
成功案例
加速工程及科技创新,让智能装备的设计研发更简单高效
为复杂系统“把脉”,故障注入系统助力高端装备可靠性验证
一、应用背景
在高端装备智能化浪潮中,从无人飞行器到工业自动化系统,其核心性能日益依赖于复杂嵌入式控制架构的可靠性、安全性与韧性。这些系统在真实工况下的容错能力,直接决定了任务成败、资产安全乃至公共安全。
以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为例,其飞控系统需持续处理来自多源传感器(如IMU、GPS、空速管)的数据流,并通过多路总线进行信息交联。若在复杂电磁环境或极端气候条件下,关键导航链路中出现瞬时性数据丢帧、总线电平异常或传感器共模失效等故障,飞控算法能否在毫秒级时间内进行故障诊断与隔离?能否依据预设的余度管理策略,实现无扰切换至备份通道,保障飞行姿态的持续稳定?
这一问题的本质,是对系统故障模式覆盖度与动态响应机制的严峻考验。传统测试方法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中精准、可重复地模拟上述嵌入式链路中的特定故障场景,从而无法有效验证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鲁棒性。为此,故障注入技术已从辅助性的验证手段,演进为高可靠性系统研制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它主要针对各类信号链路进行故障模拟,能够精准复现上述传感器矛盾、总线断路、信号短路等成百上千种故障场景,从而全面评估系统的故障检测、隔离与恢复能力,为无人系统、航空、航天等安全苛求领域的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验证基石。
二、解决方案
为满足某单位对飞控系统极端故障场景测试的需求,我们提供了一套集硬件注入、软件管理、多协议支持于一体的故障注入系统,旨在为用户关键系统提供全面、精准、可重复的故障测试解决方案。
系统主要由管理控制计算机、实时仿真机、故障注入设备及相关软件组成。管理控制计算机具备权限管理、故障模式配置、通信管理和自检等功能,并通过以太网对故障注入设备进行控制,故障注入软件运行于管理控制计算机,可实现各类系统接口的故障模拟功能,并以串联方式将故障注入到客户待测设备。
故障注入系统中的各个设备,与被测系统独立,以串行方式接入到被测系统的传输路径中,无需故障环境下,信号可正常通过,故障模式下,可实现物理层、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。
三、平台特点
多种协议支持:支持ARINC 429,RS422、RS485、CAN、模拟量、ETH总线等故障模拟与注入功能。
全层级故障注入能力:支持物理层(断路/短路/阻抗/容抗)、电气层(共差模调节/斜率控制/噪声叠加)、协议层(起始位/数据位/校验位篡改)的故障注入,覆盖从信号完整性到通信协议的全链路异常模拟。
智能状态机管理与无缝切换:基于FPGA的多层状态机设计,确保故障注入过程中各层级状态平滑切换,避免中间态干扰,保障测试过程的可控性与重复性。
实时性强:集成高性能实时仿真机作为‘动态决策中枢’,具备微秒级响应的硬实时能力,确保故障注入时序与系统响应高度同步,实现故障注入与系统响应的闭环测试,极大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”。
注入与响应联动:支持基于模型状态的实时故障触发,可模拟系统运行中突发的异常状况,实现“故障-响应-记录”全流程自动化。
四、应用价值
验证能力突破:精准复现以往无法测试的极端故障场景,实现可靠性验证的全覆盖。
测试效率倍增:支持自动化批量测试,将冗长的故障验证周期缩短数倍。
研发风险前置:在实验室早期暴露系统潜在缺陷,大幅降低后期整改成本与风险。
系统信心保障:为飞控系统在真实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。
五、总结
故障模拟环境系统不仅是一套测试设备,更是面向未来复杂系统可靠性工程的战略工具。我们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行业深耕,为更多用户提供“用得放心、测得精准”的故障测试解决方案,助力中国智造迈向更高可靠性时代。